墨客小说网 > 卫鸣 > 第二章 朝廷上的双簧戏

第二章 朝廷上的双簧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六安十三年春,先帝将兵八万伐北夷孤竹。

    次年,其颈受箭于孤竹,不治而山陵崩。

    未几,卫三军干戈亦定,则监国太子登基,卒划甲子河分治。

    此刻,是卫国元象四年,天下承平日久。

    帝都明昌城巍峨瑰丽,东鳞门的持戟门军也个个挺拔魁梧,身着鱼纹银甲,帽簪青缨,矗立在两侧,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骤然间,一阵快马踏蹄声如快雷般传来,重鞭轻蹄,愈来愈近。马上骑者们手持免监金牌,用粗犷的声音喊着;

    “皇城司入殿!”

    路两边的商人、渔民、农夫闻状,纷纷慌忙退让,市肆的铺子被来势汹汹的马匹撞得东倒西歪,撞伤者亦不计其数,或躺在泥地上抱腹挣扎,或晕厥。

    皇宫外的杨柳树下,坐着一位落魄书生,他轻声细语地说道:“皇城司不受三衙约束,为皇帝直隶,享有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等权力,暗地负有小太子之名。”

    于是便拂袖而去,而通传消息的老太监们这时有如公鸡啼晨般喊了起来:

    “皇城司入——殿!”

    “皇城司入——殿!”

    “皇城司入——殿!”

    一个接着一个传递这句话,从宫门传至殿外,从殿外传至殿内,打断了圣听殿内激烈的讨论,群臣百官在下纷纷交耳私语,元象帝也撑着下巴等待皇城司入殿。

    “启禀陛下,孤竹国使急书一封。”皇城司一员勾押官挺立地说道。

    “爱卿,那快快呈上。”

    只见一员皇城司步兵从护心镜内掏出一团褶皱不堪的纸来。

    “大胆皇城司,国书岂可在尔等鹰爪下蹂躏!”位列百官之首的古稀老相余弼指着呈书的皇城司破口大骂,百官们恨不得将官帽遮住眼睛,不禁瞥眼看看圣上,又不禁瞥眼看看巍然站立的皇城司。

    皇城司的曹司辜可义慢条斯理地说道:“并非我等莽撞,国书传之于我等时,便是这番模样,若无圣命,皇城司断不敢折弄,以免损污书信,或窥见两国之要。”

    老相余弼看了看座上的元象帝,元象帝撇了撇嘴,他便甩甩袖子继续回到原位。

    元象帝打了个哈欠,点了点头,命总管太监恩云下去取信,恩云是个素有洁好的宦官,平时常爱焚香熏衣、打理面容,就连洗一趟手,底下的小太监也得端着三个银盆子。

    只是这时他抱着拂尘,面露苦色,瘦削鼻子一吸一呼,觉得这信上有阵阵的恶臭,他内心是有千百个不情愿,然而一个都不能在嘴上说出来。他只好伸起那个纤细而白润的兰花指,小心翼翼地将信团夹了过来,拆开念道:

    “臣使孤竹三年有余,自道深谙节物风流,以为开化。然今月夜食人之闻屡见,礼崩尚始,故遣书录之,以之告圣……以之告圣……以之告圣……”

    恩云一边拆着一边读,越读越颤着音,就像抖筛子一般,元象帝登时愠怒道:

    “磨蹭什么,后面继续说来,孤竹使臣该说月夜食人者是什么模样的、怎么吃人的。恩云你放心,山野村夫的戏言而已,朕是断不会惊恐的。”

    恩云双手哆嗦着,恨不得指甲缝里挤出汗来,慢慢地抬头:“圣上,这……”

    “不快朕心,朕这就给你定个罪来。”又接着道:“来人,将他那件皂袍脱下来,扔茅房里。”

    恩云连连叩首,便将这纸的一面对着元象帝,“皇上,您……您看,这一定是孤竹使还没写完,就不小心打……打……打翻了朱墨了。”

    元象帝顿时脸色惨白,虽然深居简出,但总知道血是什么模样的,去年他曾亲自担任一个连杀十三人罪犯的监斩官,为之题写了犯由牌,他坐在监斩官的位子上,从清晨一直到午时三刻一刻都未瞌睡,刽子手掐好了时间,便去他面前拱手请示。

    他挽起袖子,一手挥下,刽子手得令行斩,唰一声便是人头滚地,殷红黏稠的鲜血从木板上流入湿土里。他故作镇定,心却不免悸动。

    “恩云,若朕想拿你问罪,罪由俯拾即是,你这时候又犯了个欺君之罪,还不赶回我座下!”元象帝口气变得温和,又转向百官:

    “吏部尚书何在。”

    “微臣在。”

    “孤竹使为两国往来竭尽心血,三年来传书四百余封,实为鲜有。然不料捐躯于卫,亡命他乡,朕怜之不已、悔之不已。命你为其家室拨金百斤,绸缎二十匹。除此,追封靖贤郎。”

    “微臣得令。”

    这时太尉沮渠檀玉执玉笏进言,元象帝令吏部尚书退下执令,又命沮渠檀玉上前。

    “老臣曾随六安帝破敌北夷孤竹,八万将士忠义无比所向披靡,孤竹鼠辈哪一个不闻风丧胆。然而先帝中箭而致山陵崩,又三万白骨弃付寒鸦,最后五万疲旅于甲子河畔惨然归京,仓皇之态,恍如昨日。”

    “忆昔种种,朕亦神伤。”

    须臾,沮渠檀玉又小步迈前,猛一声跪倒在地,将纱帽缓缓摘下。

    “老臣恳请陛下授符,率兵北上,一雪前耻。”

    元象帝并不否认这是一次出兵的机会,但他知道在稳重这块儿他远远胜过那个鲁莽粗暴的六安帝,于是好奇地问道:

    “怎么个一雪前耻法?”

    “翻过关西的雪山,直达孤竹的军马场,军马一旦死绝,那么北方的士兵恐怕都是无足之人了吧。”沮渠檀玉得意地说道。

    “翻过雪山?”

    元象帝欠了下腰,挠着小腿,分明是婉拒。

    “陛下,恕老臣无礼,老臣春秋已高自知不比古之老将,而今两鬓染雪,银丝渐疏,三五年过去又不免填沟壑。”说完,热泪便夺眶而出,抽噎难已,全然失态。

    孙弼看见,咳嗽一声,故作安慰地说道:“沮渠老将,近来可是常常梦见先帝。”

    文武百官捂嘴窃笑,就连元象帝也不禁轻微扑哧一声,立刻又回到端庄,对沮渠檀玉说道:

    “前辈自然是卫国肱股之臣,现如今秋高气寒,朕望你有风寒迹象,早些回府休养,他日再详谈北伐一事。”

    说罢,沮渠檀玉将自己的眼泪抹干,缓缓地退朝。

    孙弼佝偻着背,慢步上前说道:

    “常言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千古来的规矩,现在孤竹使无故而死,而北国却无一封书信致圣,告诉圣上情由。对此,岂能不讨个说法。”

    元象帝点了点头,回道:

    “孙爱卿所言极是,朕即刻起诏,飞书抵达孤竹,责问本国使臣一事。”

    这时候殿外正有一声鹤啼传来,悦耳明快,孙弼连忙说道:

    “此是瑞相!”说罢,孙弼神光乍现,含喜而泣。

    元象帝托起黄袍站了起来,在恩云的搀扶之下走到龙椅阶前,望着殿门:

    “鹤冲天,贺冲天!”

    朝廷顿时一片寂静,部分手执玉笏的文武百官刻意地点头赞许。

    元象帝这时了无退朝回宫的意思,单单看着两只白鹤飞在一旁的荷花缸上饮水,不时从里面衔出两条鱼来,他嘴角勾起了久违的笑意。

    散漫不羁的通事舍人,矗立在百官之末,他鼓着嘴囊学着乌鸦的叫声,继而上前道:“微臣这肚子中装了一些话,就像一个个蚂蚱一样在里面跳着。”

    “无礼!”

    “陛下平时也喜欢听老臣讲一些陈年往事,那么老臣就从这鹤说起吧。”

    元象帝的面目显然温和了许多,说:“那听你讲吧,正好也当退朝了。”

    薛让微微一笑,又慢步徘徊了一下,老臣孙弼和总管恩云二人不约而同地怒目瞪着他,恩云方想在元象帝面前告他一状,却被元象帝伸手拦住。

    “皇家园林,好生气派,不请文人题一篇赋恐怕是不行的。”薛让抬腔大喝。

    “记得六安帝在位时,我那会儿还是个不知名的后生,一日,先帝携同我等书生于此林中喝酒赏玩、曲水流觞,此乃千古雅谈。猛然间群鹤升飞,落叶迷离,仿佛列宿仙境,众人正欲举杯答天,突然间鹤群中落掉了一只病鹤,其垂死之啼痛彻心扉,先帝与众书生们纷纷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缄默不语。”

    薛让看了看元象帝,又继续说来:

    “可微臣当时却为取悦龙颜,干起了文人不齿的溜须拍马之事,那便是举起酒杯直大喊道善哉善哉。先帝自会满腹狐疑:病鹤离群,坠而凄啼,何以言善?微臣就回道:鹤本为鸟,鸟叫又为鸣,而今有一鹤离群此为剩也,以此看来此乃剩鸣,剩鸣圣明。先帝登时龙颜大悦,即刻封我为通事舍人。”

    薛让说话时,常常看着孙弼,孙弼也知道这个溜须拍马所说的正是自己,然而他装作一副不了解的模样,慈眉善目地笑着。

    元象帝忍俊不禁,憋着声音道:

    “朕还不曾得知你还这般迎合皇帝,直言之人竟然有小人作为,朕实在是猜不透你。”

    这时薛让言归正传,冷峻地看着元象帝:

    “此后不久,先帝兴兵北上,崩于异国。我连夜去问巫祝,巫祝便说:病鹤力微,壮士不归。干戈若兴,宜平定不宜征伐。”

    元象帝哑口无言,睁大眼珠看向薛让,他本想说:“你找死!”,却被怯意陡升的薛让夺了话口:

    “殿外乌首双鹤让微臣不禁想起陈年往事,所以与陛下说这一通,陛下不必放在心上,只是近来西南守官羽檄连连,皆是流寇烧杀掳掠之闻,臣以为宜当平定,若不剿灭恐怕民心涣散。”

    元象帝看了看孙弼,孙弼默不作声,于是道:

    “你觉得朕派谁合适?太尉之子沮渠染,宁远将军翁连愈,还是定远将军魏昌。”

    “回陛下,恕老臣直言,沮渠染年少有为。”

    “翁连愈与魏昌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会不比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孙弼用笏指着薛让,破口大骂。

    元象帝颇为不耐烦的看了看他,无奈地说:“孙相,恐怕你也须回府养养身子了。”

    孙弼登时叩首谢罪,而他自知被狡猾的薛让将了一军,翁连愈与魏昌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自己一手提携,薛让的一句话让他们错失了掌兵的契机,他将愤怒潜藏于心,面上显示出一派忠厚之色。

    “不过,孙相所言有理,沮渠染年轻气盛,并不适合统军。”薛让恭敬地看了看孙弼,又转向元象帝。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说派谁去?”

    “微臣以为唯有值束发之年的太子赵无凝方可胜任,一来太子原调西南可抚慰西南百姓,俯察民生;二来……”

    未待薛让说完,被元象帝一口拦断:“好你个胆大包天的薛让,恩云,笔墨伺候。”

    一旁的恩云打了个哆嗦,又连忙打开砚台,执笔候圣。

    “妄臣萧让,恃才自傲,朕列举其罪有三:其一,辱先帝昏庸;其二,倨傲自居,失礼于朝堂;其三,欲置太子于西北。”

    “陛下,怎么处置呢。”恩云边念着边抄录。

    元象帝思虑片刻,便道:

    “朕贬罪臣薛让为随军仆役,发配西南,侍奉太子赵无凝左右。”

    这一句话却让孙弼大惊失色,他转过身去看着薛让,又抬头望向元象帝,他虽不做声,但他愤怒异常,他深知他被摁着头听了这二人的双簧戏。

    两旁的侍卫出列,将薛让的绯色罗袍解下,薛让却表现的洁身自好,将侍卫推至一旁,道:“我自己动手,士大夫之节尚且自珍。”继而他将玉佩玉剑解下交到侍卫手里,又席地而坐解下了自己的白绫袜。

    文官们素来痛恶薛让,但这番做法却让他们费解,不知是喜是忧,他们窃窃私语:“太子怎么能离宫?”“太子年方十五,不应远调。”

    孙弼这时站了出来,颤巍巍地跪在元象帝面前,解下衣襟露出自己的棉衣,用恳请的语气说道:

    “陛下,望三思,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远调西南督战,哪怕是让老臣带刀杀敌,也不应让太子离宫。”

    “先帝年方十七时上阵杀敌,已为嘉谈,然而朕虽不勇,但在十三岁时也可代替先帝批阅朝廷奏章。今太子已是束发之年,与其在宫中蹉跎,倒不如为国立功,巩固根基。这是朕的圣断,你是要怀疑朕不成。”

    孙弼俯首磕头,呜咽道:“老臣愚钝,老臣不敢。”

    其余百官颇为无奈,纷纷搀扶起孙弼就此退下。这时朝堂上就只剩下了皇城司等。于是元象帝对皇城司的辜可义说道:

    “朕命你率三百众星夜驰往塞关,令他们增设守将哨兵,监视甲子河畔,哪怕是一丁点的风吹草动都得留意,若有疏漏者,朕许先斩后奏之权。”

    元象帝思量了一阵,又继续补充:

    “封锁关隘,巩固防御。除朕特许信使除外,其余入关者不得入关,出关者不得出关。就此赶赴卫北吧,今日诸事已经让朕疲乏了许多。”

    此时在千里之遥的塞关,士卒仍然是如往日一般的镇守。

    这天夜里,穹月皎洁,甲子河上一具无首尸体漂至卫境,在月光的照耀下,它使草地发出了可怖且细碎的声响,一阵嘶吼声打破了寂静的夜晚,渐渐的,在草坪上站立起一个有如人一般的身影。

    它的新头颅上遍布黑红色的血。

    它的愤怒如同饥饿已久的困兽。

    它张开那双如同白桦枝桠般的双手向城门前跑去,欲咬断脖颈来汲取温热的鲜血。

    突然间,一抹寒光撕碎黑夜,穿过它的心脏,快如飞梭,它应声而倒。

    ——那是一柄剑。

    一位身着麻衣的男子将剑抽出,拉着尸体,缓缓走向黑夜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