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星际文化大使 > 第54章 知识的盛宴

第54章 知识的盛宴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去岁,《古剑奇谭》不仅缔造了一场票房奇迹,为方舟文娱这个刚刚涉足文化产业的新秀赢得了开门红,更开创了‘仙侠’这个独特的艺术题材,给无数的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方向。

    作为一个新兴的题材,仙侠暂时还没有成熟完整的设定和框架,或者说,即便有,方舟文娱也不可能现在公布。所以很多心痒难耐的创作人都只能从模仿开始,而且最先出现的形式也不是影视剧,而是小说,因为它的门槛最低,灵活性却最高。

    一开始只是粉丝们在各种公众平台上发布同人小说,以满足自己的yy和脑洞,改变原著中那些让人痛惜和遗憾的剧情和结局。很快这种风潮就波及到了绘画和音乐领域,同人美图、同人歌曲纷纷出炉,带给粉丝们一场视听盛宴。

    历来对流行趋势最敏感的网络文学界紧随其后,一时间,数十位大神小神陆续开了新文。当然因为版权问题,他们不可能照搬《古剑奇谭》的设定,但大体都在“仙妖神魔”的体系之内,各有各的创新,各有各的发挥,读者们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相比之下,主流文化界的反应就显得慢半拍。著名小说家魔法师今年年初开始在《幻想青春》杂志上连载长篇仙侠巨著《三界》,成为出版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至于为何放弃自己擅长的魔幻题材,魔法师表示想给读者们展现一些更新鲜有趣的东西,鉴于他以往对于宏大的背景构架、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的情节设置都有着不弱的掌控能力,读者们对于新作自然也抱有强烈的期待。

    对魔法师有信心的不只是读者,还有各大影视公司。《三界》还未发表。就有数家公司闻风而动,争抢影视、动画甚至游戏改编权,但都被他一口回绝。这也不难理解,仙侠热潮方兴未艾,版权自然是留得越久越值钱。

    当然按魔法师本人的说法,他只是对这些公司的实力和意图并不信任,毕竟拍摄仙侠类影视的成本和难度都非常之高。没有充足心理和资金准备的情况下很容易流产或烂尾。这不仅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更会对作者和作品的形象造成损害。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魔法师那样珍惜羽毛,想趁势大捞一笔的大有人在。前日,永兴文化传媒召开发布会。声称将斥资50亿打造仙侠巨制《仙剑情缘》,著名导演向北任监制,老搭档麦可任编剧,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众所周知向北和麦可正忙于拍摄《惊险时刻4》。根本无暇他顾。原来新人导演步非鸣的祖父正是向北的恩师步青云,两人碍于情面在其处女作中挂名也就不足为奇。而且有内部消息爆料说其投资根本不足十亿。攒剧本只用了一周时间,这样的影片质量如何真的很值得商榷。

    类似永兴文化传媒这样规模不大,却争当弄潮儿的影视公司可是不少。至于顶级的制作公司,跃跃欲试的同时却又顾虑重重。既想赶上这波热潮,又有所畏难,所以大多数还只是在观望。

    对于目前各个领域兴起的仙侠热。方舟文娱对外发言人陶姗姗表示,只要不构成侵权。方舟文娱非常乐于见到更多的才识之士加入到弘扬仙侠文化的队伍中,毕竟蛋糕越大越好。至于因此产生的竞争,完全可以看做促进自身进步的动力,这样才能不断地为公众奉献出最优秀的作品和最完美的体验。

    用方舟文娱董事长诺亚小姐的话来说,她的目标从来都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当然,这究竟是自信还是自负,尚需要时间来验证。”

    寰宇新闻网的这篇《方兴未艾的仙侠热》看似客观公允,实际上还是在给方舟文娱刷存在感,顺便打压一下《仙剑情缘》。其实最近方舟文娱的声势并不弱,但和娱乐界关系不大,不是真爱粉很少会关注,反而在某些专业圈子,成了热门话题。

    这自然是源于方舟图文最近上架的那些新书了。音乐人千呼万唤的民族乐器,不仅全部都能够在周边商城买到,而且每样都有好几本教材以供选择。除了古琴、二胡这种特别难把握的乐器,基本都能自学入门。当然想要娴熟和精通,就需要以年为单位的刻苦练习和用心体悟了。至于更高的层次,更不是靠教和练能达到的,完全取决于演奏者本身的兴趣和天赋。

    众多迫不及待入手乐器的音乐人很快就发现,教材上介绍的可不止是演奏的方法技巧,还有无数从未见过的曲谱。有《祝你生日快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这种儿歌,有《沧海一声笑》《栀子花开》这种流行歌,有《梅花三弄》《二泉映月》这种古今名曲,更有《卡农》《天空之城》这种外来乐曲。除了练习指法的简单旋律,几乎每个曲谱都美妙动听、余音绕梁,让人如获至宝、欲罢不能。

    虽然真的用民族乐器演奏还不可能,但有些谱子稍加修改完全可以用自己擅长的乐器来演示。所以有些人就将这些曲子的钢琴版本、小提琴版本、吉他版本纷纷发到星网共享平台“世界之窗”上,很快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

    因为他们发现这些优秀的曲目不是一种乐器独有,所有乐器都是如此。虽然有些曲目有重复,但版本各有不同,都是根据自身乐器的特点改编而来,总得算起来足有上千首。最让人震撼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几乎每一首都非常完美,任何修改都会显得画蛇添足。

    这些曲子就好像是凭空冒出来的,跟民族乐器面世的时候一样,让人们根本无法忽略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它们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什么时候创造了它们?为什么数千年来一直都没人得到过一丁点的线索?又为什么会在如今对世人公开?

    有人猜测方舟文娱发现了古老的文明遗迹,暗中进行开发和研究。有人猜测这只是某个家族的秘密传承。甚至有人猜测是其他智慧生命的文化入侵,方舟文娱正是它们攻略人类的桥头堡。不管听上去有多么的不靠谱,都有人说得信誓旦旦。让人不得不佩服艺术家们的离奇脑洞。但在乔淑雅看来,这些解释还真是虽不中亦不远矣。

    音乐界讨论得热火朝天,建筑界却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原因无非是信息量太大,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呢。这倒不是说建筑方面的知识比音乐更复杂,而是说这些建筑类书籍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比如地理。历史。风水,礼制。很多建筑大师,特别是联盟裔人。都不禁头晕眼花,如同在看天书。

    当然,如果不求甚解,只求把建筑技艺学到手。还是很容易的。用星际时代的工具建造木建筑,岂止是事半功倍。数年的工期甚至能缩到数天。但建筑师又不是房地产开发商,更不是包工头,怎么可能满足于照着图纸把房子盖起来就万事大吉?

    建筑学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美学。地球时代的建筑师或许还要做做受力分析。顾及一下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星际时代就算你想建个浮空岛都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建筑师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他们因此也更注重那些无形的东西。比如如何将自己的风格和理念表达出来,并准确地传达给看到建筑的所有人。

    所以当他们接触到一个新的风格和流派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去体会它的风格和理念。对于木建筑来说,最浅显的就是自然美。它不需要粘合剂,不需要钉铆,不需要任何违反力学原理的高科技手段,仅靠各种精巧的木结构,就能搭建出不同空间和用途的建筑,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在星际时代的建筑师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和独具匠心的。

    当然,中国古代建筑的奥妙远远不止于此,每个细节其实都折射出整个民族的文化和三观,比如尊卑分明、天人合一、中庸、含蓄……不仅是狭义的建筑本身,广义上包括雕刻、壁画、园林、家具等各个方面都隐藏着无数的学问。即便在地球时代,很多人穷其一生仅研究某一个微小的领域,都未必能够登堂入室。

    帝国的建筑师这方面就比较占便宜,因为国家本身也是帝制,对于礼制、尊卑的理解甚至比新中国的人都要深刻。但这也不代表他们能轻易地理解很多古老的文化内涵,比如阴阳、五行、八卦,但这些思想几乎融入到了所有的建筑细节中。

    所以,可想而知,建筑师们但凡有点时间也都用在了攻读这些高深著作上,哪有地球时间胡侃呢?若是有些许心得体会还好说,问题是自己都还懵懵懂懂呢,拿什么来指点别人、说服别人?

    至于为什么大家都忙着研究这个,还不是因为太子殿下急着修园子?按他的理解,全息全景图都有了,招来皇家工程队走起不就成了?谁知那些建筑师一个个都摇头说干不了。

    当初没有图纸的时候,仅凭乔淑雅的描述,他们花了三年时间才建成了一栋三层的明心居。因为碰到的许多问题都毫无前例可循,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人还特意询问乔淑雅为何连钉子都不能用,她煞有介事地回了句“金克木”——那是什么鬼?

    这回太子殿下的要求更高啦,那么大个园子就给个景观图,内部和细部如何完全不造啊。恰逢方舟图文的专业著作上架,他们就纷纷告罪说要先进修一番再说。乔明宇心说等你们进修完了,老姐早回来了,说不定都要出嫁了,这园子是要建到夫家去吗?于是大手一挥,还是全世界招标吧!时间就定在半年后,想扬名立万、出人头地的,还等什么?

    这个世界上,逼格最高的品牌到底还是帝国皇室,但人家衣食住行都是御制,不假他人,这就叫“为自己代言”。甚至连建筑师、乐师、画师都是自己培养的,而且终身不能为其他人服务。所以太子殿下肯穿其他品牌的衣服,才让外界如此轰动,浮想联翩。而这次他竟然肯把圆明园委托给外人来修建,就更加不可思议了。这莫非是皇室刻意展示亲民的姿态?或者是帝国开始缓步改良的信号?

    就在政治界人士胡思乱想的时候,建筑界却沸腾了。圆明园这么伟大的工程,如果能参与建设,绝对会青史留名,何况它还是皇家园林。本以为肯定没外人什么事,谁知太子殿下如此体察民心,特准公开招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建筑界盛宴,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于是乎,不论是帝国的、联盟的、有名的、没名的建筑师们,甚至建筑系的学生们,都开始积极地筹备起来,方舟图文的建筑类书籍一时间洛阳纸贵,也让谭臻对乔淑雅的先见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只是巧合而已。

    不过谭臻也有一个不解之处,这有关建筑的书,建筑师来买自然是理所当然,你们研究考古、文学、历史、政治、社会学的来凑热闹,是几个意思?

    这当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人发现,这些看似只与建筑有关的书籍中,实际上隐藏了很多大家一直在猜测和争论的重大秘密。

    比如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封面上就明晃晃地写着“中国”二字,让人想忽略都难,这其中会不会和时尚界目前流行的“中国风”或“华夏风”相关?翻翻内容,更是让人的世界观碎成渣渣。这哪里是建筑史,分明是文明史,它描绘的看似是建筑形式的演变,实则是社会的组织形式、物质条件的演变。它就仿佛是一条沿着时间轴徐徐展开的画卷,朝代的更替,人心的变迁,都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水土,不同的风貌,更将一片辽阔的大地,填充上无数生动的色彩,让每一个领略到这番风光的人都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个世界真的存在。

    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人类的起源之地——每个人都不禁得出这样的结论。(未完待续)